深圳市慈善会携手公益力量
来为大家实现“美好家园”心愿啦
“美好家园共建计划”
重磅启动
儿童服务、老人关怀、文化空间全维覆盖!
2024年“美好家园共建计划”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培育34个社区慈善项目精准服务"老小"“弱困”群体;打造香蜜湖街道越众文化广场等3处适老适儿慈善文化阵地;完成19户困难家庭165项居家改造服务;累计开展706场慈善活动,惠及居民 27836人次。
为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深圳市慈善会联合深圳市龙湖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正式发布“美好家园共建计划”2025年度项目资助方案!
即日起
全城寻找有温度的行动者!
一起来看看
有哪些资助计划
👇👇👇
老小弱困类服务项目
【资助内容及标准】
由申报机构自主设计服务方案,以回应社区“老小弱困”群体需求,服务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心理健康、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积极老龄化老年人社区参与、残疾人家庭托养照护和残健融合建设。遴选不超过11个资助项目,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给予5~10万元资助金额。
【遴选条件】
①项目需紧密聚焦老小弱困群体,确保受益对象清晰界定,需求真实且针对性强。
②项目实施方案翔实且可操作性强,包含科学合理的进度安排、严格的安全管控机制及精确到项的经费预算,确保项目执行过程顺畅、安全、高效。
③执行团队结构健全,具备针对服务人群需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专业保障。
④项目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持续性,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文体艺术类服务项目
【资助内容及标准】
由申报机构自主设计服务方案,以回应社区居民的文体发展需求,服务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文体艺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和社区文化融合营造等。遴选不超过6个资助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遴选条件】
①项目需围绕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需求设计,确保受益群体覆盖广泛,促进社区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②项目实施方案翔实且可操作性强,包含科学合理的进度安排、严格的安全管控机制及精确到项的经费预算,确保项目执行过程顺畅、安全、高效。
③执行团队结构健全,具备丰富的文体艺术项目运作经验,能够高效整合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④项目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影响力,能够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社区组织培育支持服务
【资助内容及标准】
由街道作为申报主体,旨在协助街道、社区培育和孵化社区基金(会)、社区社会组织等社区慈善主体,充分动员和整合辖区多元慈善资源,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社区治理领域,激发社区慈善内生动力,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慈善的可持续发展。遴选2-3个资助点,每个资助点不超过10万元资助金额。
【遴选条件】
①辖区未成立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或社区基金(会)。
②街道、社区有意愿培育和孵化社区慈善项目,并配备1-2名负责同事跟进本项目资助,可以稳定参与项目人才赋能培训课程,支持完成年度社区慈善活动指标。
③辖区有一定股份公司、爱心企业、爱心社团、可协调的机构、公益基金、公共服务资源等慈善劝募基础。
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专项社区服务
【资助内容及标准】
以社会组织/机构为申报主体,需与街道/社区达成落地意向,按照社区养育师培育孵化、儿童早期社区服务开展两大板块内容,打造0-3岁儿童友好活动区域,以回应辖区儿童早期发展需求。遴选不超过1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5万元。总资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遴选条件】
①申报机构需明确落地街道/社区内有不小于60平方米的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场地可与其他功能共用,但需保障本专题服务的使用时间);申报机构具备相关服务经验(早期教育、儿童家庭服务等)的优先。
②具有适宜开展一对一课程的儿童友好空间,且提供服务基本运营设施(建议有空调、桌子、绘本收纳空间、玩具收纳空间等);辖区必须有场地责任险,如没有,资助费用中将涵盖此项费用。
③申报服务点应辐射25个以上的6-36月龄儿童及照料人。
④申报机构需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项目调研、落地、参与培训、执行、督导、监测等各环节;除申报机构工作人员外,需保障能孵化出本辖区至少1位专业养育师(志愿者)。
【申请主体要求】
老小弱困支持类服务项目、文体艺术发展类服务项目、 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专项社区服务的项目申报主体需符合以下要求:
(1)在深圳市内已正式注册超过3年的民办非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和社团,且登记证书在有效期内,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近三年年检结论为“合格”(如认定为慈善组织,则无年检结果要求);
(2)能按照市慈善会财务管理要求使用项目经费且能够开具合规票据(增值税发票或捐赠票据);
(3)优先考虑:服务专业性强、对于申请的议题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洞察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信誉的社会组织;
(4)有如下情形的不得申请:被民政部门列入违法失信名单或异常名录;机构负责人近三年内有失信记录;机构近一年内存在重大负面舆情;有其他严重违法违规情形。
【申报流程】
由申请主体填报项目申请表、提交项目实施方案及预算,由深圳市慈善会组织专家评审团,从议题价值、潜在影响力、内容设计创新性、经验能力等方面开展多维度评估,通过“申报-初审-路演-终审-项目方案修改”五个环节,最终确认资助项目名单并公示。同时与落地街道社区开展沟通会,建立协作机制。
室内慈善服务综合体改造
【资助内容及标准】
仅提供室内软装升级,社区(村)内具有一个集中的室内公共活动区域,面积小于500平方米,改造后街道、社区需做好相关场地运营和慈善资源链接工作。资助改造2个室内慈善服务综合体,每个室内综合体改造金额不超过50万元(空间面积小于500平方米)
室外公共空间改造
【资助内容及标准】
社区(村)内具有适儿化和适老化的升级改造空间和需求。如社区室外空间改造项目有兼顾古树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需求,则可优先考虑,但需社区提供古树对本土社区的历史意义等相关材料,且改造后街道、社区需配合做好古树广场活化利用的服务和宣传活动。建设1个室外公共空间,室外公共空间改造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申请主体要求】
由街道作为申报主体,原则上每个街道可推荐1个社区(村)慈善环境建设项目,项目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后进行实地勘测调研,从中遴选符合条件的社区设计具体改造方案。
(1)社区类型:老旧小区(包括但不限于单位社区大院、城中村社区、普通商业小区等)。
(2)居民结构:社区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8岁以下的儿童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10%优先考虑。
【资助内容及标准】
面向全市“老小”“弱困”群体,遴选符合条件的500个家庭或个人发放“助老服务包”或“儿童关爱服务包”。
①“助老服务包”聚焦困境老年群体的居家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功能性需求,灵活设计匹配群体需求,计划涵盖居家安全、智慧养老、防走失等产品,具体服务包清单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②“儿童关爱包”聚焦特殊儿童的生活照料、教育、心理疏导等需求,计划涵盖美育主题、阅读主题等产品,具体服务包清单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③通过发放“关爱服务包”搭配美好家园主题社区老年人和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包含但不限于“老小”“弱困”领域的宣讲科普、公益互动等活动,同时提供活动的传播素材,如照片、推文、视频等。
【申请主体要求】
由街道社工站统一汇总需求提报申请。“助老服务包”重点面向独居空巢和失能老人群体;“儿童关爱包”重点面向特殊、困境儿童。
经项目组遴选后,结合老小群体重要节日、中华慈善日、慈善月以及新春关爱慰问等节点,发放“助老服务包”和“儿童关爱服务包”,具体服务包清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指导单位:深圳市民政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慈善会
联合主办:深圳市龙湖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战略合作单位: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
合作共建单位:福田区慈善会、罗湖区慈善会、盐田区慈善会、南山区慈善会、宝安区慈善会、龙华区慈善会、龙岗区慈善会、坪山区慈善会、光明区慈善会、大鹏新区慈善会等(持续招募中....)
面向全市开放招募,采用“招募-遴选”方式筛选落地街道、社区及执行机构。
(一)项目启动(2024年12月—2025年2月)
(二)项目申报和遴选(2025年3月—4月)
(三)项目实施(2025年4月—11月)
(四)项目总结(2025年11月—12月)
(一)申报方式及截止时间
1. 社区慈善服务项目资助计划项目,于2025年3月24日18:00截止;
2. 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计划,于2025年3月14日18:00截止;
3. 美好家园关爱服务包计划,将全年开放申报,可结合实际提前联系项目组提报需求。
(二)申请表格下载
项目资助方案及申请表下载见下方二维码:
申请表提交至邮箱:szmhjy2025@163.com
*请各申报主体于招募截止日期前提交资料至指定邮箱。
(三)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55-82470109
沟通答疑群见下方二维码:
在深圳,每一份善意都该被珍视
让我们携手一起把"美好家园"
种进每个深圳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