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问题
有利于释放年轻劳动力
深圳去年养老事业动作频频,房涛对此“点赞”。此前,深圳养老服务存在市场准入手续审批多、消防验收备案门槛高、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去年开始,深圳推出多项措施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不断优化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房涛指出,深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业成效显著,全年就新增了民办养老机构8家。2018年3月,深圳首家中法合资养老项目——南山区招商观颐之家蛇口颐养中心开业。
官方门槛降低了,但仍有其他问题存在。房涛表示,目前民办养老院的设立还存在“邻避”问题,“这就需要投资机构和当地社区的服务和沟通做好,比如对垃圾和废弃物及时处理,她认为:
”今后,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资本投入优质养老、现代养老的服务链条中,“比如护理师的培训,养老生态将会构建得更好。”
对于评估轮候制度,房涛也认为这样很合理:
“对于轮候制度,以前很多老人家,不管身体好不好,都觉得公办养老床位申请很难,觉得要先申请后排队。如今的轮候制度设计非常科学,就按照老人的申请状况,申请时间不构成申请的维度,这样使得养老床位都给有需要的老人。对于其他老人,政府则大力发展居家养老。”
中山大学副教授、人类学博士周如南认为,对于深圳“未雨绸缪”的布局,说明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以外,也在追求人民的幸福获得感。周如南建议,政府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政府、市场、家庭、社区、个人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应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其中,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机制体制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市场力量要基于养老市场多元化需求和人群结构性差异,提供优质服务。此外,社会组织也应发挥更大作用,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提供养老服务。
房涛也认为,政府布局养老事业,其背后意义在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提升人的幸福度有意义。”房涛还指出,“如果养老问题解决好,就能释放更多的年轻劳动力。这对深圳这座城市来说很重要。在深圳,年轻人是最重要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