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咳嗽声后,就听到痰液落地声,这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表示,痰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其中藏有细菌、病毒等。随地吐痰,痰变干后,其中成千上万的微生物就会飘散到空气中,成为传播流感、麻疹、流脑、肺结核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显示,公共场所中,有6%的痰带有结核菌,这些细菌可在干燥痰内生存6—8个月。因此,建议人们随身携带卫生纸,有痰时最好先吐到纸上,包起来后再丢进垃圾桶。
当然,社会上人们常见到的不文明、损健康的社会恶习,绝不仅仅只是一口痰的事。诸如: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吸烟、便后不冲厕、打喷嚏不掩口鼻、公众场合脱鞋抠脚、患传染病无防护下与人接触……我们的身边总有出现这样的社会文明相悖的现象。而人们往往对此现象尽是怒而不言。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闯红灯”,一直被视作陋习中的“老三样”,但尽管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对于文明行为的追求似乎并没有提高,许多新的陋习被列入了不文明行为中,“老三样”变成了“新十样”。这样的变化无不令人深思、警醒和震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是社会公德,也是文明市民的基础,要讲,更要做。前些天看到这样一段对话,采访者问一位成功人士“您是如何做到像现在这般成功,人们对您也如此尊重?”这位受访者的回答是“我一直是按照幼儿园老师交我们的那样做。”是啊,反观回去,其实生活中要求做到的并不难、不多。在懵懂初开的年纪,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何以这般简单的举措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是将其丢失?反是在社会上常见到不各样的陋习呢?
社会文明需要所有人对此的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所提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树立文明形象,告别不文明行为,自觉提升文明素质。而不应该让我们重复幼儿园的教程,学习那些我们早已应该牢记在心的“文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