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自己的影响力,缔造“影响力慈善”,对于明星个人而言,能促使其个体价值最大化,对社会而言,则促使社会整体效应最大化。
2004年李连杰差点命丧印尼海,悟及人生无常,想为他人减少痛苦,他发愿成立壹基金,并为此奔走多年。利用其国际影响力,他争取到各界精英人士的支持,发动“人人慈善”的力量,乃至在不久前的芦山地震中,壹基金在公众信任度表现上,风头一时无两,大大盖过拥有官方背景和强大网络支撑的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已经成为明星慈善的一个标杆。他第一次让中国人看到,一个明星发愿做慈善,可以走得这么远,其影响力可以如此之大。
因为女儿面容上的遗憾,李亚鹏、王菲夫妇发起了专门救助唇腭裂儿童的嫣然天使基金,如今七年,嫣然救助唇腭裂儿童近万,并开创了中国首家民办非营利性儿童医院。“这是我一辈子要去做的事。这件事是为我自己做的,不是要做给社会看的。”谈到为什么能够排除万难、干成在外界看来近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时,李亚鹏这么解释。
名人真正能够向公众展示真实自我的时候并不多。而慈善,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名人品牌塑造的功能,但本质上,它可以是一件更接近名人内心的事情。无论名人,还是凡夫,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里,越是体验之深,越是会产生某些情结,会有基于自己的视角、价值观希望去推动的一些事情、希望去实现的一些梦想。拥有社会影响力资源的名人,从此出发,构建自己的慈善公益项目,整合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资源来推动这个项目,往往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哪怕是一些“小而美”的项目,只要用心去做,也会给世界增添一道动人的风景,比如陈坤意在推动“心灵建设”的行走项目,伊能静意在启发留守儿童心灵的“静新图书计划”,由于都紧紧建立在自己的深层次价值观上,因此在将理念变为行动之时,这些项目也产生了巨大的魅力。
明星由于其个体在社会当中所处的位置,和他们自身丰富的阅历,他们往往也有相对宽阔的视野,更加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在实现心愿方面,往往也具备强大的优势。因此,如何善用自己的影响力,缔造“影响力慈善”,对于明星个人而言,能促使其个体价值最大化,对社会而言,则促使社会整体效应最大化。在邓丽君60周年诞辰之际,邓丽君的三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邓长富说,在欧美,流行巨星都在利用其影响力助推国家文化战略,流行巨星也常常成为政要的座上宾。
伊能静说:所有的表演都会有落幕的时候,只有属于你灵魂的那个真我是不会消失的,即便你死了以后,你的灵魂的质量还是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就像特蕾莎修女,其灵魂的价值不因为肉体的离开而消失。
过世的好莱坞明星奥黛丽·赫本,离开我们已有20年。今年5月4日,是她的八十冥诞,众多网友都还在纪念她。其中不断出现在纪念文章中的,有一张她抱着骨瘦如柴的非洲儿童的照片。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使,她把生命的后半程奉献给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贫困儿童。赫本作为一位美丽女人被世人铭记,不仅因为她创造了很多美丽动人的荧幕形象,也因为她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
——来源《中国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