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里,面对着富人的慷慨解囊,大多会认为救助对象会感恩戴德叩谢不已。但今年广东的作文题材中,面对富人的慷慨救助,不同贫困家庭的反应迥然不同。如果生活的立面真的如此,则需要思考的不是贫困家庭如何不领情,而是救助本身。
我从不否认富人救助对于改善穷人生活的重要性,也不否定慈善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但无论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在世人目光注视中,或是在商家的炒作中,聚焦的总是救助者的体面和大方,而穷人有时不过是配角——成全了救助者慈善光环的配角,贫困者的隐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其尊严在无意中受伤。
前些年,人们津津乐道于城里娃与山区娃“手拉手”活动。在帮扶活动中,多少城里的父母显然是希望通过展示乡村的贫困,来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幸福;而山区贫困的孩子在城里也开心过上几天好生活。但有谁想到,在“手拉手”背后,山区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灵会不会受到伤害?这种问题显然值得严肃探讨。生活中太多例子表明,大人们并不太在意山区贫困孩子的心灵,这种“手拉手”背后,存在太多的功利心态。
回到作文题材,也许富人是非常善良和富于同情心的,没有什么功利心态。但出现穷人婉拒的情形,多少会令他尴尬。材料中所述的三户贫困人家,信息量太少,但起码可以断定,他们都是需要帮助的。但需要可能并不一样,如果富人整齐划地说一户1000斤大米和1000元补助,则显然忽略了来自不同贫困家庭的需求。或许,有的贫困家庭中需要解决的是孩子上学,有的家庭需要帮助的是老人的赡养,有的家庭亟待心理救助。所以,倘若富人所提供的帮助,未能满足贫困家庭的实际需要,则贫困家庭礼貌性婉拒几乎是必然的。
在这个题材中,富人所缺的不是爱心,而更可能是一种专业能力。或许他所了解的信息有太限,他所掌握的信息中可能是通过当地基层部门提供的,所以他大致也只能做到这样了——希望这样的结果不要太打击他的积极性。
近年来的慈善实践已表明,慈善的运作早已不是靠一腔热情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靠着财大气粗就可以搞掂的。慈善的运作,它需要的是一种对救助者信息的到位掌握,需要的是一种专业服务的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慈善离不开各类民间专业团体。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