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父母也是孩子的全部世界,然而随着大量的身为父母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父母遮风挡雨的伞,今天中国却有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虽有父母却没有家庭。与城市中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孩子一样,他们同样也是国家未来,但是他们却只能在偏远的农村孤单成长,弱小的生命独自面对安全问题、疾病等威胁,不安和惶惑、失去关爱的童年,使一些孩子不幸走上犯罪的道路或成为无业游民在城乡之间游荡。
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使这个被繁荣的城市遗忘的庞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投身留守儿童的援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由知名学者廖晓义女士带领义工们长驻深山村落探索与开创的乐和家园“三加二”留守儿童援助模式,它不仅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也让人看到了今天中国乡村的希望。为实地考察这一模式的实效,经过在盘山公路上的一路长途颠簸后,近日我们一行来自北京的媒体人走进位于秦巴山脉深处的重庆巫溪县的试点。
政府推动下公益学人的大爱温暖乡村
人的心理成长期只有关键的几年,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比贫穷的生活更可怕。如何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成了巫溪县领导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正因为此,巫溪启动了帮扶计划,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完善机制,构建五大网络,推行村、社、企“三位一体”助困模式,让干部下乡、社工进村、妈妈留下。廖晓义女士的北京地球村就是在这一阶段正式介入巫溪乐和之家项目。
中国环保事业先锋、知名学者廖晓义女士深感乡村是中国的根基,与其它偏重于感性诉求的关爱活动不同,作为学者的廖晓义女士采用严谨的研究求地球村启动的乐和之家工程以“3+2模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保留乡土文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打工父母的农村教育公益项目。该项目遵循“政府主导、社工服务、社区自助、公众参与”的原则,由公益组织培训社工派到乡村,组织村民参与,采用“代课教师”、“校外辅导员”、“家长学校”、“娃娃团”、“邻家妈妈”等形式,由地球村乐和之家的工作人员们三天服务学校、两天服务社区,对乡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帮扶、培训,从而使留守儿童在家得到身心俱全、家校一体的照顾。
在县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地球村乐和家园将乐和家园开办进了村落中、学校中廖晓义带领的社工团队大部分是充满理想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一些是来自大城市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还有放弃留学的大学生,有的则是当地的青年,还有的自己也曾经是留守儿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将宝贵的青春年华与这些孩子们系在了一起。
来源:中国经济网公益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