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地人,把面临拆除命运的日式老屋,变成了“充满情味”的二手店。这是由台湾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顾瑜君,在台湾花莲县寿丰乡丰山村成立的五味屋。对当地的乡村儿童来说,当打开外地包裹的那一瞬间,每个来自都市的惊喜,都为他们展现了一个新视野,让他们看见外面的世界。
2008年,这间带有日式风格的老屋因破旧,遭到屋主的遗弃,但当地人舍不得这间别具风味的老屋从此消失,四处奔走抢救老屋。而过去十几年来,顾瑜君一直带着学生在这片山村做社区项目和田间调查。老屋算不上古迹,但大家都想留下它,所以村民找到她帮忙时,她有点苦恼,“怎么做才符合当地需求?”顾瑜君发现,这里的社区项目向来缺乏对青少年的关怀。“如何把这里变成有趣、孩子会主动自己来的地方,但绝非网吧,还要常态经营、有收入,不必向人伸手要钱,让孩子学习交易的本质?于是,二手店的概念就此浮现。”她说。
顾瑜君决定开卖廉价日用品,但当时除了一个空荡的老房子,一件物资、一元经费也没有,也没有任何运营计划。开学前一天,孩子把纸箱做成展示架,开玩笑说“开这家店,真是一个五味杂陈的过程啊”。于是,筹备不到两个月,日式老屋挂起“五味屋”的招牌,开始营业。
五味屋向外界募集公益物资,孩子自己负起整理、归类、定价、销售的工作,劳动所得再换算成点数,点数可换取店内想要的物品,“这像是一个探索行动,一个建立孩子探索自我的系统”。因为,当包裹送来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顾瑜君说,有时是一块全新的表,有时却是一双脏的鞋……孩子收到好东西,一开始很兴奋,但下一秒却很沮丧,他会问:“为什么这人有这么好的手表却不要?为什么他可以过这么好的生活?为什么他要辛辛苦苦花时间花钱寄来一双有狗屎的鞋?是不是他和我们一样生活环境不好却想要帮忙?”这个揭开箱子故事的过程,让孩子认识了家以外的世界,理解都市人的生活,视野因此开阔,开始设身处地多元思考。
在五味屋,不仅仅有物(二手物品)的交换,随着旅行者把物资、劳动或技能送到这里,旅行多了一层意义,成了人(公益旅行)的交流。有感于近年旅行者来花莲“拼命买、拼命照相”的现状,顾瑜君发出口号:“一起来花莲生活,认识孩子,但不要带着服务或帮忙的心态,享受这里的悠闲,再慢慢地离开!”
“盈利不是我们的初衷。”工作人员杨沛青说,过去逢周末,孩子们除了玩,就是看电视,“现在他们成了五味屋的小老板,有了责任人人都变得不一样”。
五味屋,其实是一个互相参与陪伴的铺子。让孩子们在铺子里历练初尝“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事实上,这里的孩子,很多是经济弱势者,但是,相信通过“五味屋”这样持续相互扶持的陪伴力量,这些孩子们在十年或二十年后,当会带给家乡一个不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