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互动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微信凭借传播的快速、精准、即时等特点成为许多信息发布者的首选平台,而“微公益”也借助这股新力量从线下走到了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传递着爱心正能量,实现了公益爱心的平民化、常态化发展,使人人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苏州工业园区琼姬墩社区,“汤大姐”汤崇雁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她长期坚持帮助贫困学子,助力孤老残障。在她的感召下,周围朋友也纷纷加入献爱心的队伍。汤崇雁从一个人默默做慈善,到带动周围朋友一起献爱心,她在慈善之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她更是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发起了“微信公益”,助力爱心传递。
“苏州爱心妈妈团”部分成员合影。
汤崇雁在微信上有一个群聊组,已有100名好友,其中大多是“妈妈”。她给这个组取名“苏州爱心妈妈团”。汤崇雁的先生是英国人,自己也打算让孩子到国外就读大学,因此对出国留学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一有好的信息,她也乐意与其他妈妈一起共享。“但信息一个个发太麻烦了,我就建了一个群聊组”,汤崇雁坦言她组建这个群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共享教育资源。
从2000年就与慈善结缘的汤崇雁一直都是一个人默默做慈善,帮助贫困学子、孤寡残障老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能帮到更多的人,汤崇雁尝试在微信朋友圈向朋友们发起救助倡议。第一次利用微信发倡议是为了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消息发出后的第三天,就得到朋友们的积极响应,筹得善款7万多,缓解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通过此次微信倡议,汤崇雁发现身边很多朋友是愿意献爱心的,只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资源。“我是否可以尝试为助人者与受助者搭建一座爱心桥梁呢?”汤崇雁寻思着,这样或许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也可以让这种“正能量”广为传递。
汤崇雁与她资助的贵州女孩刘燕芝合影。
亲力亲为
“爱心圈”里爱无限
汤崇雁说,作为爱心桥梁,她并不只是一个传声筒,每一个求助信息她都会仔细确认,甚至亲自走访。今年1月份,在了解到山东章丘市下属村落近200多户孤寡残障老人们无人照料,生活贫苦甚至没有御寒衣物时,她在朋友圈发起了救助倡议。短短几日,便募集到201件羽绒服、100斤有机大米、600双棉袜、60斤沙琪玛及现金三万多元。
为了监督物资的到货,她和丈夫John亲自启程去章丘,与当地热心居民一起,把衣物发放到需要救助的老人手中。由于当地设施简陋,吃住条件都很差,John还因此得了胃肠炎,回苏州后住了一个星期医院。“那几天就像是从煤堆里出来的。”汤崇雁说几天走下来,满身尘土,却没地方洗澡。
正是这种亲力亲为的爱心行动让汤崇雁赢得了朋友们的信任。除了爱心妈妈,不少企业、学校的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苏州爱心妈妈团”。前不久,在汤崇雁的牵线搭桥下,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为陕西省户县余下镇三所小学捐赠了55420元,用于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成功为当地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我认为捐助学校比捐助个人更有意义”,为此,汤崇雁没少费周折,从年前实地考察、项目预算到与德威学校多次沟通,终于在今年促成此事。
“苏州爱心妈妈团”捐往贫困山区的衣物。
“爱心圈”成员已从好友
扩展到社会爱心人士
近日,汤崇雁又通过微信发起救助白血病患儿朱思佳、失聪小男孩张聪的倡议,得到社会广大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为朱思佳募集善款14200元,为张聪募集善款11200元,用于为张聪安装人工耳蜗提供帮助。
张聪是一位来自河南、有着严重听力障碍的5岁小男孩,原本依靠助听器学会说话基本技能,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助听器已经对他不起作用了。经医生检查,耳道内大前庭病情加重,小聪聪再一次跌入无声的世界里。原本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也变成了“小哑巴”。据了解,目前唯一可以改善现状的办法是安装人工耳蜗,而且越早安装效果越好,孩子将来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不过,安装一个国产耳蜗需要十二万元,这对于父母都是农民工的张聪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前期已有媒体报道过张聪的事情,社会爱心人士已经陆续捐款4万元,但距安装人工耳蜗的价钱还差8万。
走访之后,汤崇雁十分着急,就在微信上发起了救助张聪的倡议,得到了亲朋好友及爱心人士的支持,仅两天就募得善款11200元。目前,汤崇雁还在积极为张聪筹款,接下来她计划通过参加德威学校的慈善义演活动募集善款。同时还积极联系医院,寻找资源,希望能以全免或半价的方式,让小张聪尽快装上人工耳蜗,回到有声的世界里。
“微信公益”接棒爱心传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心圈”的成员从好友扩展到社会爱心人士,现已增至100人。“还有很多人想加入,可是群人数已经达到上限了。”汤崇雁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个原本用于分享教育资源的朋友圈竟慢慢变成一个充满温情的“爱心圈”了。(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