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罗莉琼
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公益金融”等概念近两年频频见诸公众视野。他们如何为弱势群体服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第九届金博会“公益金融实践与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坤耀。
陈坤耀:普惠金融说的通俗点就是希望每一个人在社会体系中,可以使用和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更确切点就是能够让相对贫穷的人也可以通过普惠金融获取更为经济方便的金融服务,来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普惠金融和公益金融有交集,两者都会对贫穷、不平等之类的社会问题进行特殊关注,对这些问题背后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但从我的角度来理解,普惠金融更主动,属于自救型,借贷者借钱自救,不需要靠其他人。而公益金融稍微被动一些,往往是基金会或是慈善机构用投资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他们更注重社会价值或社会影响力。
陈坤耀:是的,普惠金融在全世界范围都已经承载着这个使命。列举一些事实,你就会发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到二十年间,金融服务在全世界已经非常发达,但是这些服务却有局限性,比如一个人越有钱,就越有机会利用各类现代金融产品去赚更多的钱,但如果没有钱,也就意味着众多的金融产品与你无缘。贫穷的人没有享受到现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反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没有充足的流动支付等手段予以支撑,贫穷的人就越难得到好处,而普惠金融就是打通这些阻碍,使贫穷的人也可以享受金融服务,来帮助自身发展,缓解贫富差距。
陈坤耀:宏观方面,从法律层面来讲,私人产权的界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方面一定要有规范,不然大家会担心存款贷款没有保障,政府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微观来说,银行业可以使用科技手段,帮助低收入人群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比如现在的移动支付,将移动支付平民化、大众化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另外一个就是商业模式跟产品的创新。我们可以在邮政局、零售店提供银行服务,这样低收入人群到零售店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开发产品服务低收入群体,要鼓励他们储蓄投资。我们也要加大金融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普惠金融,有机会接受金融服务。
陈坤耀:公益金融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它不完全是商业的,但会占有一定的比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要践行社会责任,政府部门也在推动公益金融的发展。比如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一定要有一章节是关于社会责任的。但践行社会责任不单是简单的捐赠,更要考虑钱怎么运用,公益金融是企业或者资本喜欢且擅长的方式。